9月30日,由生態環境部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學習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家座談會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及2035年愿景展望專家研討會”在京順利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所原所長潘家華、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徐強、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周國梅等相關領域專家以及生態環境部氣候司、綜合司、大氣司、科財司、政研中心等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和研討。會議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徐華清主持。
與會專家回顧了自9月22日以來國內外有關媒體、專業機構和組織針對習近平主席在聯大發表重要講話的積極評價和重要意義,特別是針對講話中提出的“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是習近平主席從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出發,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進一步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的戰略定力、大國擔當和時代使命,提振了國際社會共同實施《巴黎協定》和推動疫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信心。
趙英民副部長在會議總結中指出,習近平主席在聯大的重要講話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充分體現了大國領袖的高瞻遠矚和氣度胸懷,這一重大宣示與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緊密相關,與我國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高度一致,同時也就人類共同關心、共同面對的自身生存發展問題做出了回答。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不僅是涉及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是涉及能源革命和發展方式問題,更是關乎我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問題,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問題。要深刻領會、學深悟透習近平主席講話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明確工作任務,抓好貫徹落實。要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努力開拓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新局面,充分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對形成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對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作用。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還就“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思路和2035年愿景展望相關研究工作進行了匯報,與會領導和專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研討,并提出了五方面需要盡快推動的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對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落實。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動員全社會力量,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及行業加快形成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合力。二是抓緊做好“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的謀篇布局。要在準確把握重要講話精神實質基礎上,結合當前形勢和長遠目標,進一步強化戰略研判、目標引領和政策創新,研究提出有力度的、與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對外宣示相銜接的“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三是盡早部署實現中長期氣候新行動目標路線圖。要盡快研究出臺《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系統謀劃“碳中和國家”建設基本方略和實施路線圖。四是盡快推動氣候變化國家立法和重大制度建設。加強對應對氣候變化頂層設計和法律制度保障,加快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法的出臺,通過立法、政策、市場等多方位體系性建設,推動實現國家氣候治理能力現代化。五是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建設的落地實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家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及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引領國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